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悲壯與崇高性:李敏勇《火鳥的聖歌:小說鄭南榕》

 


對一個傳記作家而言,書寫他崇敬的英雄人物,表面上看似容易入手,其實反而有諸多挑戰。這個挑戰並非因於史料不足,有時還因為資料過多,而無法做冷靜自持的取捨。在我看來,其中更大的挑戰,在於作者要站在什麼樣的歷史位置上,與他筆下的傳主保持理性客觀的距離。也就是說,既不掉入政治正確的敘述模式,又不把傳主捧成刻板形象的悲劇英雄,因為這種書寫方式與策略,往往會失去普遍讀者的支持,而沒有得到普遍性的傳播與共鳴,作者的旨趣和影響力就很難擴散出去。

 

這就是我認為的傳記作家直面的困境之一。

 

然而,讀完李敏勇的《火鳥的聖歌:小說鄭南榕》,我心中的疑惑之雲消失了。從章節結構來看,這部小說分成12個小節,如一年四季如常運轉,是個合理又溫情的安排。這個安排成功引領了讀者,跟隨他的詩性語言的路標,慢慢地趨近鄭南榕的出生背景,進而理解鄭南榕為百分之百言論自由壯烈成仁的經緯。照理說,詩人李敏勇作為與傳主的同齡人,他們又是文化讀書界的摯友,然而,他在描述鄭南榕的生平事蹟時,並未流於俗套的激情與悲憤,而是相當理性與克制。進一步說,他把內心澎湃的激情轉化為溫和友善的浪花,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他與傳主及同時代人的政治思想歷程。從我的角度來看,用小說形式來表述或彰顯戒嚴時期為言論自由拚鬥的歷史,不但體現著巧手運化,亦是棋高一著的寫法。

最後,我還必須指出自己的不足。我原以為自己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但讀完《火鳥的聖歌:小說鄭南榕》以後,才知道我的台灣言論自由的歷史圖譜並不完整,也不連貫而感到汗顏。對我而言,這部小說不僅有悲壯與崇高性,它更有著台灣現代政治思想史的價值,我至今認為,只有深刻洞察這段歷史的人,才能深度有情地寫出那個時代的人與事。(2025322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