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 星期六

 作家評論作家 

 

有一個共同的現象是,每個作家似乎都有其熱衷崇拜的文學大師,他們從大師作品中汲其養份徹底模仿,並自我期許在時間的堆積中鍛煉成大師的分身。不過,有崇拜就有轉向和批判。例如,在某個階段的確風靡某個大師的作品(言行),但隨著自身思想的精進和境遇的變化,最後斷然與仰望膜拜的大師訣別了,毫不留戀擱下大師的影子,走自己的路去了。 

我購買三島由紀夫的《論作家》一書,起心動念很簡單,比起三島由紀夫評論他的前輩和同時代作家,我更想弄清楚三島由紀夫與林房雄之間的關係----林房雄如何從極左思潮到極右立場的轉變。簡單講,在我尚未全面進入林房雄的著述之前,我透過三島的評述多少可以獲知林房雄思想的側面,算是我為速成貪求便利吧。

 


順便提一下,這本書246頁,收錄了十五篇評論。

三島由紀夫是個坦率的人,他在該書後記提及,除了〈論林房雄〉(占全書73頁)已刊行之外,其餘十四篇作家評述皆為各種文學全集導讀(解說)所寫。實際上,他個人並不喜歡近現代日本文學這種導讀方式,但他之所以自我矛盾接下撰稿的差事,還是轉念的結果,何不藉由導讀的機會重新品味名作。我認為,這個說法極好。對我而言,三島由紀夫為我提供了一種觀點(一副眼鏡),但無論如何,最後我依然得放下三島牌眼鏡才行,換上自己的眼鏡,讀出和寫出自己的觀點來。不僅如此,還不能有三島由紀夫的殘影,畢竟,任何思想的殘影不能與老花現象相提並論。(202372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