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自畫像與讀書
俗話說,什麼人玩什麼鳥,意味著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按照這個邏輯,什麼樣的作家讀什麼書似乎也有幾分道理,我們甚至還可以擴大探討的範圍,把它擴展到其寫作(文字)風格上,像辛勤的文化人類學家那樣,就此田調每個作家的思想(創作)來源。
林芙美子(1903-1951)是一位傑出的小說家和詩人,文筆細膩富有變化,故世之後,其作品仍然深受讀者的擁戴。她在〈文學自傳〉中,提及就讀尾道市立女校期間在校小型圖書室常讀的書目:松尾芭蕉《奧州小徑》、曲亭馬琴《里見八犬傳》、吉屋信子《閣樓裡的兩個處女》、傑克.倫敦《白牙》、鈴木三重吉《瓦》;升上高年級後,她閱讀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安東尼.普列沃斯《騎士德格魯與瑪儂雷絲考》、波特萊爾《惡之華》、雅克-昂利·貝爾納丹·德·聖皮埃爾《保羅和維爾吉尼》等等。
由上述書目可知,林芙美子自我的文學啟蒙相當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閱讀而來的養分就這樣注入了她的作品裡,其長篇小說《浮雲》抒情性的小說語言,既是她早年閱讀歷程的回潮波光,也是她對所生存的時代的具體回聲。(2023年3月10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