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 星期一

 為了告別空洞理論而閱讀

  

與我同輩愛好文藝的年輕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比起閱讀嚴謹的史學論著,沉浸在西方文學哲學理論的溫泉池,要快活和引以自豪得多。那個時候什麼理論大行其道,我們就像一隻體力過剩的黑狗,看見路人經過立刻猛追不停。在禁書年代裡,依然要想方設法,透過各種關係借來複印。有趣的是,不管能否看懂理論,也不分辨有無閱讀的價值,反正照單全收,複印得滿箱滿櫃很是壯觀,但最後依然遭到廉價碳粉的背叛。

 


或許是隨著時間而來的感悟,現在,我對於那些故弄玄虛、賣弄華麗大詞的西方(哲學)理論,有很大的反感,甚至覺得它們立在書架上,簡直就是礙眼之物,必須早日把它們清除出去。這幾年來,我也這麼做了。我分析自己為何如此大轉變,主因是我覺得自己受騙了,沒能鑑別出它並非開創性的理論,而是手法高明的語言遊戲。更直白地說,空話廢話套話太多,簡單至明的道理,落在他們手上,刻意來個九彎十拐,搞得粉絲們暈頭轉向懷疑起自己的理解能力來。有的情況更為糟糕,一抽掉空洞無用的轉述(包裝),可用的內容所剩無幾。 

如果,我們把時下流行的西方現代哲學理論,譬喻成是一門傳銷生意的話,那麼全部買單的鐵幹粉絲們似乎只有兩條路:稍有能力當經銷商,要麼成為營業員。有些時候,我甚至激進地認為:真誠務實地寫出一部小說、一篇隨筆、一篇紀實報導、一首現代詩、一首民謠,都比拿來主義複述或轉售所謂高深理論來得有意義。當然,做理論研究的人,對我的說法嗤之以鼻。不過,我依然相信踏實的閱讀與寫作,不論在什麼時刻,應該勝過買空賣空的喧囂。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是為了告別理論而閱讀,而且,我做出了斷之後,竟然頓時覺得神清氣爽了起來。(2022314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