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自己的思想史 

近來,忽然湧出生一種體會,人的生命和體力有限,即使你想在讀書和寫作的領域有所成就,卻放任自己的欲望不斷膨脹喧囂(知識爆炸碎片的受害者),而不專注某一事物上,其結果就是落入看似什麼都懂實則什麼都不懂的困境。情況更嚴重的話,還將自己打造成假、大、空的狂人而沾沾自喜。

粗估起來,我書庫裡大約有數百冊有關日本思想史的日文書,它是我進入該領域的基石,只不過,任憑我日夜兼程閱讀依然消化不到其中的一半。因此,每次整理書堆看到它們,我總有一絲絲愧疚:因為我只擁有它,卻未批判性地吸收細讀。再舉一例。在我能讀懂艱難嚴肅的日文時,尤其是思想論述的文章,多半是信服而不敢質疑。說的形象一點,我那時的情況如同激揚的膜拜者一樣,幾乎到了搶著插香卻把整個香爐弄翻的程度!

 


直言之,我因缺乏該領域的基本知識,缺乏將它納入世界史的格局,就要闖入近現代日本思想史的內場,這注定要以失敗告終的。也許,有人會說,自己沒有深厚的學問和見解,自然是要拿香跟拜,人云亦云的,要不然你又能如何?這種說法有道理,思想家們若一直在累積學問,一直在思索所處的時代和社會,他們必然會提出新的方法論,但多半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改頭換面的複述。當年,由於我學識淺薄的緣故,曾經著迷於日本思想論述中的「馬克思史學」的咒語(教義),如今,隨著時間而來的醒悟,那些堅固的思想病毒已煙消雲散了,雖然它像帶狀皰疹患者那樣,在痊癒後仍然會留下難看的豆疤,並不時受到神經痛的侵擾。話說回來,我們不能因此放棄閱讀與思考,重要的是,在眾裡尋它千百度的同時,應該逐步建立自己的思想史觀,儘管沒有名家的加持與認證,但擁有自己獨有的思想論述,畢竟是人生中美好的事情。(2021320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