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宮本武藏與筆部隊

我的書架上有一套小林勝清(1896-1965)的小說《それからの武蔵》,十餘年來,一直擺在那裡,從來不曾展開嚴肅的閱讀,我偶爾才拿來翻上幾頁,消除那抹淡淡的愧疚感。我原初的構想是,將來把此書與吉川英治(1892-1962)的《宮本武藏》比較閱讀,看看能否讀出他們創造豪俠人物的相關性。畢竟,他們二人都是同時代人。吉川英治(注:本名吉川英次,出版社排版時,將「英次」錯排成「英治」,此後他便使用此筆名)的長篇名作《宮本武藏》,1935823日於《朝日新聞》連載,刊出以後,獲得了讀者的好評,一直連載到1939721日。簡單地說,吉川英治成功地創造了出宫本武藏這個人物,並發揮了很大作用,因為宮本武藏修煉「禪劍合一」的求道精神,頗能呼應太平洋戰爭期間多數日本國民們的心理面向。按寫作時間來看,小林勝清的《宮本武藏》,可謂吉川版的續篇,亦是作家惺惺相惜的佳話。
在此,有必要談談日本作家參與由軍部策劃的「筆部隊」的歷史側面。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之際,吉川英治以《每日新聞》特派員的身分前往中國考察。翌年(1938年),內閣情報部在首相官邸公布確定派遣隨軍作家的名單,吉川英治名列其中。這批從軍作家為:吉川英治、岸田國士、瀧井孝作、深田久彌、北村小松、杉山平助、林芙美子、久米正雄、白井喬二、淺野晃、小島政二郎、左藤惣之助、尾崎士郎、濱本浩、佐藤春夫、川口松太郎、丹羽文雄、吉屋信子、片岡鐵兵、中谷孝雄、菊池寬、富澤有為男,共計22名。吉川英治隨著日軍前往中國的戰地,到過南京和漢口等地,那時他46歲,正在撰寫小說《三國志》。於此,我思考一個問題:作家在充分的自由意志的狀態下,如何描述他們經歷過戰爭體驗?(202075日)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