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樋口一葉小說中的傳響

我必須明白指出,我對於樋口一葉(1872-1896)的作品閱讀甚少,即使到現在,仍然停留在粗淺認知的階段,更談不上對其文學全貌有什麼掌握。不久前,我在NHK的談書節目中,看到介紹樋口一葉的作品,其中一名來賓指出,樋口一葉在其日記中對於明治中期女傭在雇主家裡的辛苦勞動有詳細的描寫。譬如,女傭每日清晨起床後(尤其嚴寒時節手腳冰凍),必須到水井汲水,打上多少桶水、往復幾次,方能把家裡的水缸浴桶倒滿等等。熟悉日本文學特性的讀者知道,日本作家向來擅長描寫生活中的細節,可謂與生俱來的天賦。有趣的是,樋口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記載,卻為研究明治時期女傭勞動狀態的研究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包括我這個門外漢,得知這條線索之後,都想回頭重讀其短篇小說,試圖找尋水井與女傭之間的聯結,了解那種早期定型化的社會勞動契約。
樋口一葉的短篇小說〈大年夜〉開頭這樣寫道:「水井裝上轆轤,井繩長七丈多。廚房朝北,寒冬臘月,從天空刮來的寒風呼呼地穿堂而過。女傭阿峰冷得受不住,在灶前撥弄著爐火取暖。她原本多待一分鐘取暖,但又害怕多耽擱一下,就會挨雇主一頓痛罵。雇主總把雞毛蒜皮的小事當大事,阿峰這個女傭真是命苦!」此外,〈闇櫻〉這部描寫田良之助與中村千代青二人梅竹馬的初戀故事,在開篇處同樣出現這樣的描述:「中村園田住家中庭有一口水井,屋簷前有一棵盛開的梅樹。」在這兩篇小說中,水井自然不是故事情節的主體,而是舉輕若重的存在,它以歷史遺物的身份,參與了復原歷史遺物的重建。多年前,我們到文京區走逛,巧遇「樋口一葉 特別展」,入內參觀了一下,購得一本小冊子,以資紀念,這算是與樋口一葉的緣份吧。寫到這裡,我突發異想起來,樋口一葉於110多年前描繪的水井之聲似乎仍未消散,它試圖與我老家後方鄰居的那口水井達成某種契合,共同要激蕩出時代的回音。如果它們之間有什麼環境差異的話,那就是我老家後方的古井旁邊不是盛開的梅樹,而是一棵枝繁葉茂的老蓮霧樹。同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樹身已不復見了。不過,樋口一葉使用過的那口水井來得幸運,經由當地居民的修復,它依然留在舊址(本鄉菊坂)供人憑弔,看著它歷經風霜的姿影,就會讓人追想樋口一葉生活的足跡。(2020714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