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譯者的微笑

有朋友好奇問我,為什麼我後來幾乎放下翻譯,改行轉向寫書研究之路?以我個人的感受來說,主要原因在於有些出版社(有良心的出版社除外)並未善待譯者,譯者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譯者只是生產譯本的個體戶。
在商言商,譯者從出版社收取應得的翻譯費(賣斷或抽版稅),兩造就算合作順利,互不相欠,沒有後話的。如果該譯本銷路甚佳,出版社增加印量,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表示出版社刊印好書,譯者能力受到肯定。不僅如此,以當今臺灣與中國的出版交易經費,該譯本還能轉賣給中國的出版社,達成第二次實質獲益。按照這個邏輯,原譯者對於臺灣的出版社的轉賣譯本行為,沒有置喙的餘地,畢竟雙方早就銀貨兩訖了。不過,我認為,這裡存在一個商業道德的問題。出版社轉賣譯本給中國的出版,若能告知譯者:「你的譯本我們已經賣到中國的出版市場了,但是依照合約事項,不能再額外支付你翻譯費。我們願意贈你數冊簡體版譯本,以誌合作情誼。」其實,出版社做到這一點,譯者都會很感動的,露出滿足的微笑,根本不在乎這點「手尾錢」的。
也許,有人要提出質疑,可能是我八字太輕、命格浮沉,才會遇上這種出版社吧。我想了想,這句話極有道理。如果這種事情可能預先承攬,我願意代替諸多日文界的翻譯同行,正面迎接或感染這種壞運氣。不過,有黑暗就有光明。某年某日某夜,翻譯之神在夢中悄然告知,某出版社的中譯本奇佳,轉賣至中國的簡體版,分紅給該譯本譯者。在我看來,這就是出版社正直慷慨的善行和大格局!不但關照譯者的譯稿,並適時撫慰譯者的心靈。臨走前,翻譯之神特別交待我,不可對人性失去信心,那陣子,我九成是被卑鄙的惡魔附身了,以致於看到的情景才會鬼影幢幢。我回答祂:「謹遵指示,麥芽色的沮喪把我推向懷疑人性的深淵裡,但我尚能游泳(蛙式和自由式),不會就此悲觀自溺。相反,對於有情有義的出版社的約譯,我雖然不能兩肋插刀,必定會全力以赴。所以,當我的外甥女S在誠品書店或中山書店街發現我以前翻譯的小說已改版更換新封面,問我是否收到贈書的時候,我(俢行不足)先是從驚愕的憤怒中,慢慢地轉向平和之境,在那以後,或多或少真能師法吳歌窟神像的微笑了。而且,我可以保證,那是譯者真誠的微笑。既能放下,何愁再造起點。(2020427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