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中文系----中國詩歌史論叢書
上星期日,在文大筆譯班上,有個男同學說,「他不是文學系出身的,所以翻譯不出好句子來,覺得自己所譯出的很沉重……」。我了解他的意思,補充說道,日文系出身的譯者,自然比非本科生的人來得優勢,但我們不能以此為理由,放慢自己在中文上的精進,許多無所定師的人,依然可以在門外自力救濟……」。這番問答,忽然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與我同世代的文學青年,不管將來創作詩歌書寫散文或成為作家,多半有個美好夢想,無論如何就要考上大學的中文系,修習中國古典文學的堂奧典雅,促使自己運筆為文的時候,能夠透發文人筆觸的氣質。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諸如許多像我這樣的落榜生,只能帶著遺憾立在門外聽聞文學之聲。不用說,這個想法帶有我個人的苦澀青春的印記。
不過,正如每個人都會長大一樣,有時候「遺憾=挫折」未必都是壞事,轉念一想,它可能就轉向光明的路途了。以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為例,他醉心於建築(系)的世界,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於是自購東京大學建築系的教科書,持續奮發學習。這證明在任何領域上,自學成才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可以成為真實的事例。一九九五年以後,我購書和閱讀的範圍,儘管以日本的人文書籍為主,但我心中的遺憾並未完全消失,遇到中文方面的好書,同樣毫不猶豫付款取書帶回的,只是數量不多。數年前,我整理家裡的書籍,發現了《中國詩歌史論叢》(七卷本),那是我在聖環書店購買的,保存的狀態還不差。其後,我想起了一個同好朋友,他亦是中文系門外的遺憾者
,我打算將這套書購予,或許能夠彌補其遺憾的漏洞。結果,他感嘆的說,現在體力衰退得厲害,提不起讀書的心情了。借用文青式的語言,他的心靈家園已經嚴重荒蕪,再拿不起鋤頭耕耘了。所以,這套書沒能送出去,又折回我的書庫裡。我心想,也許,這套書籍另有用意,在我尚未徹底通讀之前,不宜也不准送出,而且,它們目前不想加入漂流書的行列。我算是守信的人,已答應它們會仔細閱讀,待讀完之後,再提去留也不遲。
在此,我不得不說書籍和植物一樣,有充滿靈性的側面,具有相互通風報信的本領。上周日傍晚,我下課後直奔公館站,與詩人何郡會合,到胡思二手書店尋書。何郡尋得他中意的書籍,我亦有收穫,看見四冊中國文學通史:《先泰文學史》、《魏晉文學史》、《南北朝文學史》、《元代文學史》,每冊100元,真是佛心價格!這比我們在解嚴初期的臺北市,每次提心吊膽、而且必須匿名拿去複印的還便宜。關於中國文學史,我讀過游國恩《中國文學史》四卷本(盜版品),前往東京求學之前,贈予了一名文學同好(現在可能流至某舊書店,這也很好善書應多流布)。數年前,承蒙明目書店老闆,代我找齊了顧彬主編《中國文學史》(十卷本、華師範大學出版社),現下,可謂眾書已經齊備,只等待我何時努力閱讀。
我買書多半出於理性主義和需要,亦有衝動買下的時候。不過,我覺得這無妨,只要閱讀後有所心得,再轉贈朋友都是一種善行。現下,我每日必須閱讀滿堆的書籍,踐行應然的工作,抽抽翻翻的閱讀,自然無法成就什麼大文本,但對我而言,溫故知新很重要,否則我有限的文筆恐怕撐不住三天,就要化為意義空乏的枯水山了。(2019年4月16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