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斯文與批判之聲

今年二下旬,經由末岡實教授(抱病未能來訪)的介紹,我得以與日本學習院大學的安部清哉等學者餐敘。對我而言,兩三個小時暢談,尤其在日本語文和日文寫作方面,我覺得收穫甚多,多年來的困惑因此消散了不少。安部教授在日本語文研究上建樹頗豐,我自然要善用此良機,向他請教「言文一致」(白話文運動)的問題,這個試圖藉由包容更多表達的口語形態,直到什麼時候才取得成功的?也許,我的提問過於嚴肅尖銳了,原本輕鬆的氣氛,頓時變得嚴肅了起來。不過,他沉思了片刻,舉了幾個具體的歷史事例,使我在書本之外,認知到推動(言文一致)之後,作為日語使用者的日本人的經驗和見解,這些看法,於我是極佳的參考。
另一個話題,則指向了日本人的書寫與口頭表述的差異,這是我多年來關注的議題,無論如何都想一窺全貌。就我的閱讀經驗來說,日本人談論嚴謹的命題(座談會),虛文過場的形式似乎比直抒胸臆來得多,總要歷經幾轉曲折之後,才會抵達關鍵之處,得出輕描淡寫的點評。我有點冒昧地說,對這種寫作和言說方式,總覺得不夠。安部對此這樣解釋:「在日本,這種文章較能吸引讀者,也就是說,剛開始,不宜將論述的門檻拉得太過,否則很容易嚇跑讀者的。而且日本讀者多半樂於享受閱讀的氣氛,不那麼在乎知識的獲得或者政治立場的表態。
依照我的寫作性格,我不大贊成以上述的方式來爭取更多讀者進場的做法,但我認為這是成功的寫作政策。而這個在餐桌上的漫談,倒是讓我重新思考了日本與臺灣作者在寫作上的差異。上次,我在政大百年樓聆聽酒井直樹教授的講演,覺得他的謙沖為懷的學者,對日本的殖民地政策和美國霸權主義仍有批判,但絕不是劍拔弩張似的措辭,遠不及他在自己的論著中那樣炮火猛烈。我認為,這種於口頭上委婉的批判方式,並非僅止是酒井直教授而已,子安宣邦教授、柄谷行人等明星學者,至今仍保有日本學者在論述異見時特有的日式傳統風格。2019322日)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