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與新愛
大凡愛書的人,看見心喜的書籍,總是按捺不住手癢,不把它們請回家,總覺得心有不甘。進一步地說,不管提買多少書籍進門,多半有各自說法和緣故。我因為有切身的感受,所以支持這種見解。以我為例,買書有時只是該書題材和視角獨特,進而激發我寫作的靈感,這自然是首選和必購的。而有些情況下,僅止是因為該書的裝幀設計、迷人的插圖和編輯巧思,帶給了我視覺美學上的愉悅,我便要買下存放,不採取實用和功利主義。不過,所有坐擁書庫的人,幾乎都要面臨這種質疑和詰問:「你家裡那麼多藏書,每一冊看過了嗎?」通常,我都坦言相告,不想虛與委蛇,直說我有很多藏書但多半都沒讀完,甚至有些書籍一直埋在書堆裡,的確被我冷落和忽視了。可是我也有壓力,期許自己儘快請他們上場。最近,我又找到了一種說法,那是出自瓦特.班雅明的見解。
班雅明在一篇關於藏書的文章中說,大多數藏書家最多能讀完其藏品的百分之十!他表示,這是他依據權威人士的說法。接著,他舉了一個例證:有位先生知道法國作家法朗士家中擁有很多藏書,非常羡慕卻不諳個中門道,便向法朗士請教:「這些書您都讀過了嗎?」只見這位偉大的散文作家機敏地回答,「十分之一都不到。我想,著名的塞法勒瓷器你不會天天都用吧?」班雅明認為,書籍收藏是一門藝術,它隨著時間變遷而逐漸成熟起來。話說回來,相較於純粹以藏書為樂,書籍內容仍然是我關注的重點。於我而言,一本很平凡的舊書,一本不忌憚家醜外揚的論述,揭示二戰後日本民眾的飲食文化,社會問題、風俗現象的小書,我都把它視為豐富的精神養份,充分享受舊書中的新愛,並以它滋潤著我的閱讀視野,不致於因為疏懶失焦,不小心變成乾眼症的患者
。在此,我挪用了中醫的說法:「讀書補氣潤肺,對於明目心志,大有裨益。」(2019年3月19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