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


與書籍一同生活----出久根 達郎


這一期的日本古本屋通訊,刊載了出久根 達郎的新書《與書籍一起生活》,該書收錄了75則隨筆,可以說細緻地道出他的雙重身份:從古書店老闆到直木獎作家,以及與書籍打交道70年的心路歷程。必須指出,這部隨筆集的書名,取得真有神韻。坦白說,我光看到這個書名就很想買來快讀一番。而且,以寫作和編輯策略而言,它是成功的範例。

首先,它抓住當前東京市民的生活焦點,素有東京都民廚房之稱的筑地漁市場已經移址豐洲市場了。不過,想必許多市民(外國觀光客)還不熟悉該市場的運作細節。因此,腦筋機靈的旅行業者就立案企劃,專為外地顧客導覽豐洲市場的經營生態,其中包括盤商和零售業者如何採購鮮魚蔬菜,如何競標和得標漁貨的處理等等。作者出久根 達郎不愧是實力派的作家,他尤以深諳這個原理,將它應用在古舊書的促銷機制上,讓漸漸離開閱讀的大量讀者,像返鄉的鮭魚按時回來。依出久根的實際經驗,有些上門的讀者(顧客),好奇探問古舊書店的進貨管道,但是多半不得要領,店家老闆畢竟不輕易傳授這商業祕密,更不可能把進書的底價告知顧客。如果你很想開設古舊書店,卻不得其門而入,你就必須尋求正常管道,加入日本古本屋工會,從定期舉辦僅限同業競標的古舊書競標會了。關於這個場景和動態,在電視影集《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中,均有精采的呈現。所以,他主張應該舉辦古舊書導遊團,爭取廣大讀者的認同,例如有些舊書為何定價高昂?有的為何成為廉價品?都可以藉此見習的機會,讓顧客從此親近和認識古舊書的美好。

順著這個話題,出久根總結自己的經驗得出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何顧客在古舊書店購書來得安心?」這是因為曾經有顧客向他反應,逕自到市場批貨買書,總覺得心裡不踏實。還有一個說法,顧客認為立在古舊書店書架上的書籍,如同沒有顯露原書持有者的表情,不過,這卻讓他們得以安心閱讀,避免除多餘的心理負擔。作者追根究底似的追問道,「但反過來說,當你的親朋好友把諸多舊書送給你,由你繼承接收,豈不是成了很有紀念性的遺物?相信他在天之靈,知道你在閱讀他的藏書,應該會很感到高興的,而且你又能省下買書的費用。」只不過,這終究是作家店主的善意,對受贈者而言,卻不這麼認為。正因為這是已故朋友的藏書,有時候難免睹物思人徒增莫名的悲傷。而且彼此的性格偏愛和閱讀嗜好都很相同,閱讀受贈的書籍,等於回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來。而在古舊書店購得舊書,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因為他並不知道每本書持有者的來歷,即使有的署名卻不是故友的藏書,他反而可以愉快的閱讀。

讀到出久根達郎趣味橫生的隨筆,我不禁感到日本人與書籍的複雜情感,亦可說是超乎我的想像和理解了。只不過,我身為赴日的淘書者,多知道些其中的故,以後出入古舊書店選書的時候,或許可以熏習書氣,若能因此得到練達的見地,就更要敬謝天地了。毋庸置疑,作家出久根達郎已用多篇隨筆重新建構了《與書籍一同生活》的世界,此時,我更想透過他者的讀書生活來確認自己,我是否為衷心「與書籍一同生活」的人,而不是那種好吹牛皮的人,因為隔海作勢從來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