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返鄉車資----末岡實教授寄書記

與資訊滯後的時代相比,現在有手機通訊軟體,朋友間相互訊息,的確來得便捷快速。以我的情況,感觸尤深受益很大。例如,這段期間因寫作需要,我經常三更半夜,到日本古舊書店網站淘書,一旦發現合適的書籍,立馬傳訊給末岡實教授,委請他代為寄書。不過,對受託者而言,我這遠洋託書的任務,卻因此成為他的負擔。首先,他要向書店確認庫存(有時書籍已售出,店家卻沒刪除出品資料,買家得重新上網尋書),完成刷卡匯款,收到書籍以後,拆箱核實書況和購書收據,最後辛苦地搬運至郵局寄出,這時他的心理壓力才算是真正解除。
昨日傍晚,末岡實教授來訊給我,說筑摩版《日本文化史》(全八卷)已經寄達,因為書體較大,用兩只中型紙箱,才裝得下它們。而且,這套書籍很重,空運費用昂貴,兩箱郵費共計21300圓,他著實嚇了一跳,若改寄海運的話,只需一半的費用……。其實,我讀到這則來訊,真的很過意不去。我原以為這是普通套書,想不到卻沉如此之重,還得讓末岡先生必須開車載至郵局交寄。以我寧願花錢省事的性格,這兩萬餘日圓的郵費,都是值得的花費,而且為我解決搬運的勞頓。一次,末岡教授說,在處理訂書過程中,有些古舊書店,書籍售價標示便宜,卻在運費上賺點小利。直白地說,店家藉此良機來提高運費。我回信說,不必為這事生氣,我們並非每日寄書,若是如此真的會吃不消。在中國的孔夫子舊書網站出品的店家,有時就用這種手法來賺取小利。我想,販售舊書原本就無厚利可圖,他們願意繼續經營書店,我恰逢其時地多付點運費,這何嘗不是好事?

回到購書寄書的話題上,我順便說明為何斥資郵寄的必要性。有淘書經驗的人都知道,到日本古舊書店淘書,往往遇見喜愛的好書,第一站就把隨身的背包塞個飽滿了。當然,不可救藥的書蟲,不可能就此罷手的,雙手必定再提拿兩袋書方可甘心,然後返回住宿旅館卸下。好吧,那時即使我雙臂健壯尚能壓肩磨擔,加上手提拉車運送,頂多來回兩三趟,看到成堆的書籍,還得要做出決斷:悉數抬上計程車與隨身行李直奔國際機場?依照我以前的經驗,帶去的行李和書籍,全部重量都超出23公斤,這樣就必須支付超重費用。試想,既然如此,我何不一開始就將書籍運至郵局裝箱寄出,自己也落得輕鬆?如果說這有何缺點,就是它們必須慢上幾天方能抵達臺北住處。於是,我領悟了一個道理,甚至轉念安慰自己。從我的定義上來看,所有我在東京(有時網購自日本各地書店)購得的書籍,它們都是我讀書界的親友,由於可理解的因素,無法及時與我同行。我支付必要的航空郵資,就等同於補助它們的返鄉車資,它們有尊嚴地坐上飛機,四五天之後,同樣會抵達臺北,當郵務士身手靈敏地送達我的住處按響門鈴,就是我衝到樓下簽收的時候。


就在撰寫這則寄書瑣記的時候,末岡教授又來訊通知了,三一書房版《講座日本文化史》全8卷,今天下午,已用印刷品航空郵包(5公斤內)寄出,郵費只花了3900圓,真是便宜又划算。在此,我無上感謝末岡教授的鼎力相助,他既要先代墊購書費用和郵資,在這炎熱的夏天,又不得不比聯邦快遞疾風似的來到郵局,寄出書籍才算完成任務。而我總是在思索,應該如何報答他的恩情?我沒什麼長處,有著堅定的毅力,我願意花費更多精神,研讀這些親友之書,也許撰文不盡理想,但絕對是出自真誠的,否則我的行止就是披上虛偽的外衣了。必須指出,我天生怕熱喜涼,我可不想讓虛偽成為自虐的品味呢。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