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18)
正如前述,假名垣魯文搬到橫濱以後,受雇於神奈川廳,月薪二十圓,過著安定的生活。以當時的生活水準,單身書僮每個月的花用,大約五圓或七圓左右。他的仿作《西洋徒步旅行記》獲得好評,又寫出第二篇和第三篇,每冊版稅收得十圓左右。在此,我們必須談點作家取用筆名的背景,否則我們時常會被同個作家,卻有多個筆名給混淆了。在江戶幕府時期,平民可以有好多個名字,然而明治維新以後,政府制定《戶籍法》,嚴格規定國民的姓氏。於是,這時候假名垣魯文,放棄了野崎文藏的本名,在戶籍上登記為假名垣魯文。他在神奈川縣廳擔任雇員時期,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插曲。那時神奈川縣令很配合國家政策,致力於教育普及,亟需體察民情的官員下鄉巡視。在縣令看來,假名垣魯文以前寫過通俗小說,應該可以勝任這項任務。其後,魯文到神奈川縣各村落巡迴,並且訓示演講。
一次,他在某村莊結束訓話演講,到旅館內的浴池泡澡。此時,他聽見兩個男子在浴池裡聊談,其中一個男子說,「今天,來咱們村子巡迴演講的官員,他的名字真奇特呀。」另一男子搭話說,「你不認識他嗎?他可是鼎鼎大名的大眾小說作家魯文呢!」說完,其朋友恍然大悟似的回想起來。不過,他話鋒一轉,說道,「話說回來,一個通俗小說作家向大家訓示教育的重要性,終究有些奇怪。依照他那套說法教育孩子,寶貝兒子很可能變成浪蕩子。」這男子說完,忽然發現魯文就在同個浴池裡,霍然尷尬不已,慌張地逃了出去。在水氣氤氳的浴池裡,魯文也感到不自在,覺得對方說的有理,自己不適合公務體系的工作。
儘管假名垣魯文在縣廳裡工作,他仍然不忘情文筆事業,私下給《橫濱每日新聞》寫稿。不止如此,他看到了大眾讀報的風潮逐漸興起,是不可多得的商機,於是在遊樂場所等附近,開設歇腳飲茶似的報亭,由他的繼室打點掌理。他給《橫濱每日新聞》供稿以前,認識了該報的著名記者—栗本鋤雲。栗本來頭不小,他是幕府晚期重要的政治人物。那時,他已經五十三歲,比假名垣魯文大七歲,比成島柳北年長十五歲。早年,他跟隨過幾個儒學家做學問,當過幕府的漢醫。栗本鋤雲二十七歲之時,幕府基於拓殖開發蝦夷和維護社會安定的需要,命令他住在函館,統領派駐到該地的武士。事實上,栗本鋤雲在那段期間,已開始研究幕府與外國關係的問題了,可說是先進的知識人。他在函館住了十年,擔任過「函館奉行組頭」。其後,隨著幕府晚期開國論變得甚囂塵上之際,他要處理的事務更繁忙起來。舉凡開國談判、賠款的展延、外國官廳大使館的設立等等。
明治維新的前年,政府任命栗本鋤雲為特使派往法國。翌年,他歸國以後,但是決定在鄉下隱居務農。明治五年,他進入《橫濱每日新聞》工作,以穩健和開明思想的文筆聞名。總結地說,在明治初期的新聞界,他是頗受尊敬的文人。順便指出,進入公務體系的假名垣魯文,原本打算以此終老的,後來似乎抵擋不住寫作的召喚,而辭掉縣廳的差事了。他成為《橫濱每日新聞》的職員,再度變成自由人的身份,以在新聞撰寫雜文維生。就此角度來看,他的性格和精神氣質,似乎最適宜這種工作形態,而他機智的文筆,幽默且風趣的筆觸,的確博得了許多讀者的好評。(待續-19)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