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形容詞
對於多數人而言,學習一門外國語文,其始端和動機必定有好奇的愉快,表示學習者開始向新世界,要藉由自己的力量,探索滲透於語言中的事物。我想,這是常識也是普遍心理。不過,世間的事情總有些例外,我們覺得理所當然,對某些天賦異稟的人,未必買賬或說得通。前些時候,我有幸遇到了這種世外真人M氏。五十歲的M氏旅居美國三十年,去年他心血來潮似的返鄉,回到了熟悉的臺北市居住。根據相關情報指出,他待在美國的時候,就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火不燒到屁股上,他從來不正面處理,先把問題擱置下來,留待以後再說。還有一種更富哲理的說法,M氏相信任何棘手的問題,總有生命的年限,到頭來是要自生自滅的。兩個月前,M氏可能已經感受到缺錢的壓力了,要不就是在夜裡夢見冷面房東上門按鈴來催繳房租了,否則他不會在短短幾天,立刻找到了一份兼職的閒差,總算可以安撫躁動不安的靈魂。總而言之,M氏燃眉之急已獲得解決,接著學習的良知不吝向他招手,鼓勵他學習日本語,讓苦悶的生活變得舒坦,而得以暫時擺脫鑽牛角尖的輪迴。
我這樣翔實描述M氏的前傳,並非說M氏完全不可救藥,故事到此,忽然有了戲劇性的轉折。M氏向我表示,他之前多次學過日本語,剛開始,都是信誓旦旦的英勇,可過不到兩個月,他便自行宣佈退場了。最後,只剩幾個可憐兮兮的普通名詞,陪伴他走在殘念的道路上。我做過日本語的教師,對於M氏的初級日語,多少是有些信心的,到時候若處理不來,我再向日本語的學者朋友求援。幸好,目前M氏的困惑還不致於把我難倒,若有不懂的地方,我一定會刨根究底的。
一次,我們在討論英語和日語的語法,正朝驚奇的方向前進時,M氏猛然板起臉孔,開始抱怨起來。我還原他當時的語氣:「哎呀,日語真是奇怪呀!為什麼日語的形容詞有過去式呢?英語的形容詞可沒這麼麻煩,根本不需要過去式,難怪我老是學不會日語……」M氏剛說完,基於我對於任何外語的敬重,我立即為日本語做了些申辯:「這有什麼奇怪,每種語言有其它的特性和表現,你責怪日本語的過去式,不會給自己帶來好處,相反只會讓『過去式』有反擊的機會,藉這個機會取笑你是個氣短之人,自始至終缺乏學習語言的耐性。也就是說,你原本打算用學點日語來打發時間,不過它知道你不安好心,一味憎恨它(過去肯定和過去否定形態)的變化,說什麼沒不會幫你的。你說日語的形容詞很複雜,那你能告訴我,英語中的時間副詞為何不像中文,不放在句前,為什麼要置於句尾,莫非它故意在捉弄初學者嗎?」
我的反詰似乎發了生效果,M氏一時無言以對。而且,當下我也看不出他有反攻的能力,於是趁著這個空檔,對他進行道德勸說,「我覺得,學習外國語是很快樂的事情,甚至把它視作延緩健忘症的良藥,你必然會欣然接受它。而且,就學習的成本來看,它比健保給付來得便宜!首先,它增進了你的記憶力,把你從混沌的世界中拉拔出來。其次,人家說你鑽研什麼樣的專業領域,自然就會形成那領域的氣質來,你仔細打量一下,那些學有專精的學者們每個豈不是散發著智睿的光芒。所以,你就別埋怨『日語形容詞』了。嚴格說來,日本語的形容詞有其自尊的,由不得你在背後說三道四。換句話說,你愈是尊敬它,在你最困頓的時候,它一定會拉你一把。以我為例,我的英語能力奇差無比,對此付出的心力也少,當然一直處在學習的初級階段。不過,我並未失去信心,得空的時候,我就像臨摹書法字帖一樣,抄寫喜歡的英文專書某些段落,進步很有限,但卻非常愉快呢。我個人良心建議,你不妨試一試?」
我們上述這些對話,既有語學方面的困惑,也有因問題意識而來的煩惱,它們就生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竭誠歡迎我們對此做出回答。如果從「煩惱即智慧」的視角而言,我們的確應當直面回答的,而不假他人之口,畢竟,長智慧的事情,在任何時刻都是殊勝而難得的。(2019年3月3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