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學為人詩

時間過得飛快,我在臉書社群發表文章和撰寫生活感想,不覺間已屆兩年。這段期間以來,我閱讀諸多文友的貼文,獲得了很大啟發,讓我見識到卓越的思想,它如何滲透入人的精神肌理,更多的則是正向至善的鼓勵。稍為誇大地說,這份鼓勵的言詞,同屬於豐厚的精神遺產名冊之中,我作為廣泛意義的受益者豈不是得意快哉?誠如印度哲學的說法,「神對你的祝福,永遠有效!」我算是頗有自信的人,但仍然有內心軟弱的時候,當我陷入軟弱的流沙中,自然亟需「鼓勵」向我拋來繩索徹底把我拯救出來。畢竟,生活中充滿不確性,妥善安頓自己並不容易,何況還要面對寫作道路前方的各種險阻。

在此,我列舉兩個實例,以證明我是在這感召之下,如何拒絕懈怠的誘惑,重拾枯筆繼續寫作的勇氣。日前,前輩詩人鄭炯明出版詩集《死亡的思考》,獲得了熱烈的共鳴,詩人渡也(陳啟佑)在臉書感性留言,為其創作頗豐高興,鄭前輩感嘆創作時間不多……。我想,這幾乎是所有創作者無可迴避的問題,只要還活著的時候,就必須跟時間搏鬥,只為自己留下精神印跡。數年前開始,我感受到創作時間日漸短少的危機,不知道上天給我的時間庫存尚存多少。每次,想到這裡,我就會有點焦慮起來,總要閱讀些什麼或寫點雜記,讓緊繃的精神狀態鬆綁一些,否則空亡的日子立刻又會撲上來。

其二,今日上午,我打開臉書看見了文學前輩李魁賢先生留言,稱許我苦功求讀的努力,我當然喜悅不已。對於我而言,這激勵的作用如同大補丸和真品的龜鹿二仙膠,使我書寫文學的意志更堅定了。於是,我帶著這股振奮的氣概,朝著書架巡視,上下打番一番,最後目光落在唐納德,基恩《日本文学の歴史》上。就我印象所及,這套文學史分冊出版的時候,我就變成集郵專家的身份逐冊地購入,從19945月首冊問世,到19973月最後一冊為止,歷經了將近三年時間,有的分冊我沒買到,便趕快請託日本朋友購買。當初,我購買《日本文学の歴史》目的在於,為今後撰寫日本文學史作範例參考,雖然我手上也有其他版本的日本文學史。但是借鑑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從來是不嫌多的。正如我之前提及,那幾年我租屋在淡河水畔的八里,一面翻譯維持生計,一面照料臥床不起的母親。坦白說,那時我尚無撰寫文學史的實力,手頭空出時間來,頂多翻讀個幾頁解悶,始終處於撰寫狀態之外,心裡有不得其門而入的遺憾。


從那以後,匆匆過了二十年,這套全集跟著我數度搬家遷流,從濱海的八里村落來到臺北的陋巷,終於又重回書架上了。依我猜度,這套17卷本的文學史可能負有任務,它要見證和督促我,於某年某月實現這個夙願。的確,我今年的寫作狀態還算順利,仗著不服輸的氣魄,寫過將近三十篇《日本文壇百年回錄》文章,後來因撰寫其他文章而告中斷了。我知道這種做法很不可取,無異於虎頭蛇尾的翻版。所以,我今天看見前輩詩人給我的鼓勵,我擅自改變它的名相,把它視同為我點燃的焰火,這就是說我必須續寫下去。而我比任何人明白,這是個艱難的任務,試想堂堂24卷的份量,而我只寫到第1卷三分之一,這其間的巨大落差使我有時望而怯步了。話說回來,事前懼怕和事後恐慌又有何用?或許我們不妨給寫作安排個位置,使它有尊嚴地面對未來。它將來未必成功獲利,贏得許多的聲譽,不過,最後仍需強調,它有著學為人詩的品格,於公開領域或個人視野中,這個品格都不容任何人稍作折損。2018727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