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21

在此,我們稍為將歷史的刺針指向當時的臺灣。一八七四年正是日本帝國攻打臺灣的戰爭之年。而才華眾多的岸田吟香,也在這次行動中,以不同方式進入臺灣島採訪。日本出兵臺灣的根據在於:「……有五十四名琉球宮古島的漁民,在海上遇到颱風惡浪的侵襲,漂流至臺灣南部屏東牡丹部落,卻遭到了排灣族原住民的殺害。」日本為此向清朝政府嚴正抗議,但是清朝政府辯稱,臺灣島民為化外之民,並不受其管轄,極力廻避賠款的責任。這年五月,日本政府為此召開了內閣會議。在當時明治政府的大官裡,以薩摩出身的大久保利通最具權威地位,自從設置民選議院的運動聲浪逐漸升高,動輒演變成反政府的勢力,他認為應該藉這個機會轉移焦點。而且清朝政府表明,臺灣島並非他們的領土,日本要征討臺灣島,他們更無可置喙的了。另外,長州出身的木戶孝允,在政治思想方面較為開明。很早以前,他即贊成要召開民選議院,反對過西鄉隆盛的「征韓論」。這次,他同樣反對出兵攻打臺灣的提案,最後因曲高和寡慨然辭職下野了。此時,長州出身的政府官員,只剩下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等而已。

其後,內閣決議要攻打臺灣,出兵的修辭仍然充滿霸權的歧視性色彩。例如,參議大隈重信出任「征蕃事務官」,任命卸政府職務的西鄉從道為「征臺都督」,在長崎整軍待發。這時候,從幕府晚期至明治初期資深的英國駐日外交官哈里思.巴克斯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這使得大久保利通極為狼狽,下令中止西鄉從道的進發。然而,西鄉從道不從命令,率領軍隊從長崎出發,登陸臺灣屏東,對牡丹社原住民不分男女老幼展開殺戮,西鄉從道也暫時留在當地。清朝政府為此三番兩次提案講和,並支付日本政府五十萬兩的賠款。不過,主流派的新聞媒體認為,大久保利通接受這筆小額賠款,等同向清朝政府讓步,大加抨擊他不夠強硬。當時,岸田吟香無法以新聞記者身份同行,只能以御用商人大倉組的幹部身份,搭乘軍用船隻。他陸續撰寫「臺灣通信」文章,也寫生作畫,在《東京日日新報》上發表。正如前述,該報嚴肅性的內容報導受到彼時東京市民的好評。


在日本政府出兵臺灣的期間,其國內也發生過重大的災難。兩年前,江戶時期的銀幣鑄造工居住之地----銀座,遭到了大火吞噬災情慘重。明治政府正好趁此機會,進行都市更新計畫,將鐵路的起點新橋到京橋之間,亦即要將銀座一帶打造成近代化的摩登都市。政府首先改建橋樑,然後把新橋至京橋間的道路拓寬成大約二十八公尺,劃分為馬路與人行道,並植上行道樹。此外,政府還禁止銀座街區搭建木結構房屋,全部以磚造建築,而且必須委請外國人設計。地主若欠缺蓋房資金,政府會提供融資分年還款。政府這樣推動都市更新,使得明治七年左右,銀座已經愈來愈具有現代性的特質,來往人潮增多,更增添了繁榮的氣息。而幾個著名的報社,都坐落在銀座的繁華之中,《東京日日新聞》在銀座二丁目西邊;岸田吟香的「精綺(眼藥)水總店」和《朝野新聞》等社址,位於銀座四丁目交叉點,它們全是新蓋的磚造建築物。他們以自己的歷史視角,觀察時代社會的變遷,寫出那個時代的精神史的面貌。(待續-22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