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與自亮
必須承認,像我這樣對日本文學研究感興趣的人,多半要借鑑日本專家學者的日文論述,從中汲取寫作的靈感,擴大和延伸寫作題材。這種閱讀方式有好處,這讓我熟悉日文論述的邏輯,以及撰文鋪展時相關的修辭,時間一久,慢慢可以鍛煉出判讀的能力。例如,有些文章價值不大(如書後平乏套話的「解說」,儘管如此,版權方仍強勢要求買方購入譯出),只需摘要掃眼瀏覽,但有些論述真有洞見必須仔細琢磨才行。
基於這樣的閱讀經驗,我有一種求異的渴望,很想了解西方人觀點的日本文學論,哪怕它是日譯本都無所謂。我在閱讀過程中會遇見思想的閃光,並獲得一種新穎的視角,一種投向深度閱讀者的亮光。我認為這種借光富有良性刺激,累積到一定程度,它就會轉換成自我放光的起動器,從而斬斷速成模仿的習性,敢於放言寫出帶有自身特色的作品來。持平說來,論者在初期階段模仿大師或向大師致敬都無可厚非。然而,俗話說「雞屎落土三寸煙」,人總是有自尊心的,不會終生只當學徒不出師,或者樂於待在專製偽劣貨品的庫房裡。(2023年7月9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