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誘惑
年輕時期,我閱讀泰戈爾的《飛鳥集》《飢餓的石頭》等作品,便開始熱衷於印度哲學與詩歌,心想哪天與朋友結伴到印度旅遊。試想,只在書籍字裡行間奔馳,不親歷現場體會,怎能拉近旅人與歷史時空的距離。好友K聽我這樣說,可以再去一趟,也許情況已經改觀。他說,八○年代中期,其父(T大外科醫)特別送他到日本留學,叮囑他務必考上國立醫科大學,繼續發揮醫科的專長。K是個勤學向上的人,在寒雪冰封的金澤苦讀了兩年,終於考上國立C大學醫學部。第二學年暑假,他為了犒賞自己,找了幾個朋友到印度德里自助旅行,以豐富人生的閱歷。就這樣,他們展開了青春的印度之行。
但令人遺憾的是,旅行第五天夜裡,K獨自返回住宿途中,遭到兩名印度青年攔路搶劫隨身物品被搜括一空。這是他初次印度之行,卻遇上了暴力的陰影。說到這裡,他說,儘管如此,我們下次到德里旅遊時,應該不會遇上那兩個搶匪了?我說,你為何這麼篤定?他說,這起小型搶劫案已過了近四十年(已超過追訴期限),當年的小伙子想必因各種原因而駕鶴西歸了?我說,如果成行的話,我們不會那麼倒楣嗎?他說,這個我不敢保證,但這樣你還要到印度旅遊嗎?我想了想,在無法抗拒印度文化的誘惑之前,我依然不打消這個念頭。(2020年11月7日)
標籤: 隨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