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深夜書房

今日,文字成果貧乏,深夜坐在書房,謹以簡短的讀書心得代替。

日本的思想界很早就引進西方的存在主義,約莫從明治晚期至大正時代初期,主要以齊克果、尼采和海德格等著名哲學家。不過,日本本土最早出現存在主義思想家,則是在1933(昭和8)年以後,這是由幾個轉向的馬克思主義所繼和形塑出來的。在此之前,他們只能仰望這些「思想」的存在,無法將之納入自己的思想土壤,進而徹底吸收和謹慎改造。就這個議題和反思,它正是日本存在主義的起點。在轉向文學方面,村山知義、太宰治、埴谷雄高、椎名麟三和三好十郎等作家,他們的作品已露出存在主義的端倪。在社會科學和哲學領域裡,竹內好、武田泰淳和梯明秀等作家,始終在面對轉向這嚴峻的事實。


或許對所有的日本人而言,隨著漫長戰爭的結束,以及日本戰敗的衝擊,這無疑地導致多數日本人普遍的轉向經驗。當然,這包括許多政治人物、企業家、官員、新聞記者、學者和作家等,未必對此做出強烈明確的評論。若從這層面來說,在思想轉向當中,猶然看得出日本存在主義的思想印記,因此我們可以說,二戰以後日本人或多或少都帶有這種特徵,想知道得的更深入,只有借鏡考古學家的精神了,不斷地挖掘和出土,整理成井然有序的文字,面向讀者的世界。我希望,在任何時候都能夠達到這種境界。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