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日本文壇百年回憶錄》(22

日本出兵攻打臺灣的成功戰績,經由岸田吟香的新聞報導,在日本國內廣為傳播,作為獨立大國的意識愈加強烈起來。儘管日本打贏那場戰役,只獲得清朝朝政府五十萬兩的賠款,引發了國民的不滿,但這並未減損他們的強國意識。明治政府執政七年以來,仍然有許多矛盾亟待解決。特別是,日本國民對於以薩摩長州出身的高官所掌控的藩閥政治,批評的聲浪從未少過。這從德川家族交出政權下野,到各藩武士暴動頻仍,農民隨之造反的事件,都反映出明治政權的潛在危機。此外,支持德川幕府的文人,都以嚴厲的目光看待政府的失措。成島柳北和栗本鋤雲等報人,分別以《朝野新聞》和《東京日日新聞》為據點,用新聞媒體批判明治政府。當然,有些御用新聞或報社記者出於自身的利益,仍然會利用各種管道,擁護伊藤博文等人。當自由民權運動的思潮興盛時期,《報知新聞》的新聞記者、政治小說家末廣鐵腸、古澤滋等,就透過報紙的管道批評明治政府。

經過主流與在野的政治角力,明治八年四月十四日,明治政府廢除了左院右院,設置了元老院和大審院。這時候,板垣退助和後藤象二郎等,在大阪成立「愛國社」,後來因為板垣退助又回到政府擔任參議,這政治運動暫時中斷停下來。此外,政府想方設法要擺平來自報界的反對勢力,向那些曾經攻擊政府的反對派人士示好,撒出利益的巨網,給予禮遇抑或以較高職務交換條件。例如,他們試圖將新聞記者古澤滋,以及《橫濱每日新聞》的島田三郎送進元老院,藉此化解他們新聞之筆的凌厲攻勢。

同年四月,各地方舉行了首長會議。不過,民眾對於權力分配失衡仍然存在不滿。因為,他們的縣令即四年前出身於大名(諸侯)的高階武士,不止如此,這些縣令多半屬於薩摩、長州、土佐、肥後等勤王背景的勢力,掌握住實質的權力。但在議會上,他們只為縣內的建設費或補助款爭論不休,給當時擔任議長的木戶孝允十分為難。為此,《東京日日新聞》社長福地櫻痴拜託木戶孝允,使其擔任議會書記官。議會結束以後,福地櫻痴說,這次地方縣令的表現可說是荒腔走板,經由他和木戶孝允的努力,才維持住議會的場面體制。然而,這番說法一出,卻激怒了相關人士。事實上,福地的指陳的確屬實,那天在議場傍聽的新聞記者很失望,因為這些縣令沒有半點自由民權思想。正是這個期待落空,新聞媒體比以往更嚴厲地批判議會和政府的施政。


就在這時,由出身鹿兒島的海老原穆創辦的《評論新聞》上,開始出現政治評論家的文章,措詞辛辣猛烈,有時標題論旨極盡聳動:「論推翻獨裁政府」、「專制政府之危害甚深,乃應順應民意修法之必要」、「論戰爭乃國家大益」等等。必須指出,新聞記者有各自的政治立場,海老原穆也不例外,他與西鄉隆盛倚重的部下桐野利秋過從甚密,桐野的政治觀點起著很大作用,海老原受到激勵才在其報紙上刊載革命論,印刷了一萬多份,分發給鹿兒島的西鄉隆盛及其追隨者們。換言之,這種運用新聞傳播的力量,監督政府的施政,的確直接有效。對執政當局而言,嚴厲的新聞之眼,筆鋒銳利不可擋的報紙,有時候比洪水猛獸可怖。只是,掌握國家機器的政府,不可能如此就範,總要做出反制手段,卻又得維持住「文明開化」的政治體面。他們所掌控的《新聞條例》,如同現代版的綑仙索,一旦被套索了,無法輕易解開,必須付出慘重的代價。(待續-23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