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關鍵詞》:民樂舞
按此詞的意思來看,「ええじゃないか」即「這不是很好嗎?」的意思。然而,這起始於1867(慶應3)年的民眾運動,參與者又載歌載舞歡鬧,考量其前後的語境,或許以「民樂舞」形容較為妥適。
1867年8至12月,日本各地出現了大規模民眾的騷亂現象。該現象最早起因於大阪、京都,名古屋和偏僻鄉鎮的流言,據傳天上會降下吉祥的神符降,凡揀拾者可獲得神明保庇等等,民眾聞訊後,便呼朋引伴到處唱歌歡慶。這個流言的效果頗大,後來範圍迅速遍及近畿、四國、東海地區等。在少數地方,有些狂歡者為了製造氣氛,從屋頂撒下符紙,宣稱傳遞神明的旨意。此訊一傳開,民眾們紛紛趕至,在神明符紙降落的地方,跳舞唱歌和伴以鼓樂,成群結隊要參謁伊勢神宮祈賜「護身符」,並模仿戲劇演員的口吻說,「ええじゃないか」,使得這句日常用語,頗有挑戰現行社會秩序的意味,在此關鍵時刻,還發揮了出奇不意的效果。
至於,為什麼出現「ええじゃないか」這樣的社會騷亂,有幾種說法。其一,在德川政權近260年左右的統治下,農民們受到漠視和嚴禁;其二,他們不得參軍或持有武器,即使有農民熱情參軍,亦不乏因於為天皇和國家奉獻。當這種內在的社會矛盾不可遏止的時候,一場應然的外在因應撲來,便自然會迸發出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有趣的是,這一社會騷亂之後,正值德川政府氣數將盡之時,民眾作為生機勃然的社會群體,終要體現其歷史主義的邏輯,最後順勢掀起「改變世道」風潮,雖然這樣突發性的群眾運動,多少帶有宗教狂熱的特徵。不過,當時,在討幕派的天皇支持者看來,這是他們推翻德川政權,實行「王政復古」的絕佳機會,絕不容自己錯過這改變歷史的場所。
順便一提,這起發生於幕府後期的民眾運動,進入20世紀後,歷史遺緒似乎餘波未平。著名電影導演今村昌平為此構思十年改拍成電影,於1981年登上了大銀幕(松竹電影製作)。據稱,這部時代劇電影製作費頗高,高達5億日圓,出品後在法國獲得很高評價,在日本票房成績卻很慘,至於為何賣座不佳,有諸多複雜因素。嚴格說來,改編後的「ええじゃないか」(民樂舞)前半部,與那場喜劇般的社會事件關涉不大,今村昌平把它做了些更動。但最後,他仍然表達其電影人的民眾史觀。也就是說,他藉由漂流到美國的主角源次返回日本,從見證過的新世界、震撼心魂的自我惕厲,到日本鎖國的封閉狀態,源次有著更清醒的認識。進一步地說,源次已為自己完成了精神歷程的壯舉,妻子阿稻同樣受到此精神的鼓舞下,亦想偷渡出國,不料行動未果。後來,她因參加慶應3年的「ええじゃないか」(民樂舞)群眾運動,被德川幕府的軍隊槍殺身亡,始於開朗的喜劇,卻以悲劇收尾。
看得出,上述這兩則不同表現的文本,其實有著明顯的同時代性,它們都使用隱微婉轉的方法,雖然不像石川啄木那樣撰文「生活在封閉的時代」的悲憤,但都在傳達他們探索新世界的決心。而這種堅定的美好品質,將帶給當代和後世莫大的影響。
標籤: 日本文學評論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